今日,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州开幕。作为全国、全省重点侨乡,福州拥有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万海外乡亲。
近年来,福州牢记殷殷嘱托,进一步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以侨为“桥”,利用海外侨胞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以及福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侨”与“乡”双向奔赴,吸引了愈来愈多的榕籍海外侨胞回乡创业发展,其中不少归侨传承、创新、弘扬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文化名片,让更多闽都工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不遗余力向世界弘扬闽都工艺之美的归侨,了解他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以及向世界讲好福州故事的情怀和追求。
意大利归侨郭丽:让软木画“枯木逢春”的守艺人
郭丽在创作软木画。
“软木画是我们福州人独创的‘奇画’,也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一定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它重回昔日的辉煌。”柔弱文静的福州软木画馆主理人郭丽一边收拾参加《非遗里中国》拍摄的用品,一边说道。
“80后”郭丽出生于罗源,20岁时只身赴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意大利一家工艺品公司担任设计师,并于2005年开设了一家综合性咖啡厅,收入颇丰。
2007年,郭丽带着欧洲栓皮栎树皮(软木画原材料)到福州软木画店推销时,被融“雕”“画”于一体的软木画所震撼。获悉原本辉煌无比的福州软木画濒临技艺失传窘境时,郭丽决定重振软木画。
2010年,郭丽毅然放弃意大利的优渥生活,回到福州投身软木画行业。她先后师从吴传福、陈君锟、吴学宝等软木画大师。“每天从上午7点半,学到下午5点,中午休息一小时。傍晚回家后,继续拿起刻刀练习。”郭丽从学习切树枝开始,再到拼接木料、切线、做瓦片、做亭子。郭丽坚持了三年这种枯燥的练习,从“小白”变成了熟练掌握各种技艺的软木画能手。
郭丽认为,要想让软木画传下去、火起来,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她尝试把水晶融入软木画,改变传统软木画框架呈现形式,并解决了软木画怕水怕摔、不便携带的难点;将三山两塔、马鞍墙、大榕树等“虾油味”十足的福州元素设计成软木画“主角”;将软木画与台灯、茶盘等结合,赋予更多生活实用功能。
郭丽多元而个性化的软木画作品,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金奖;2021年被选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伴手礼,2023年被外交部选为外交礼品,以及省市指定礼品等;3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创作之余,郭丽参加各种比赛、展销会,推广软木画;兼任福建商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开设软木画讲座;直播带货推介软木画;赴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展演;在市侨联支持下举办专题活动向华侨华人推介软木画。2021年7月,她在南后街133号开办福州软木画馆。
“明年将再推出几款符合外国人审美的软木画日用品。”如今已是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软木画市级非遗传承人的郭丽告诉记者,目前推出的软木画礼品受到欧洲消费者青睐。她将继续努力,把更多的软木画作品“寄”往世界各地。
日本归侨吴青:创新金属胎体的大漆技艺传承人
吴青在打磨大漆桌面。
“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努力,能与同行一起推动福州漆艺不断发扬光大。”在朱紫坊31号的千文万华堂里,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青和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漆艺梦想。“70后”吴青出生于晋安区西园村,1994年前往日本东京打拼,并于2000年在西安创办了专门提供给日华人观看的网站。2006年,吴青回到福州进入传统工艺行业,被神秘的大漆折服,开始收藏、研究漆画、漆器等漆艺作品。
“制作脱胎漆器,要历经制胎、裱布、刮灰、罩漆等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吴青笑称自己是“天生漆艺人”。
“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只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才能让非遗技艺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焕发时代新的风采。”吴青在掌握大漆髹饰技艺后,就开始尝试将已远离人们生活多年的福州漆器再度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他和老师陈天灨共同探索将传统布胎换成银器、锡器等现代工艺品,但由于银器等金属器的热胀冷缩比较显著,所以起初的研究并不顺利。经过多次失败后,他们逐步改进技艺的各个环节,历经2年,研发出银胎漆器产品,吴青也由此获评金属胎体大漆髹饰技艺非遗传承人。
记者看到,千文万华堂里陈列的茶杯、茶壶等漆器茶具,均是以银为内胎,以漆艺髹饰技法进行装饰,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还有一些与传统漆艺相结合的柜子、茶桌等现代家具,生活气息十足。
近年来,吴青在精进技艺的同时,不断加大推广福州脱胎漆器的力度:和日本轮岛漆器协会合作,以福州脱胎漆器为基础,利用莳绘、沉金等特殊技法进行装饰,打造符合时代审美的中日合作漆器;在欧洲、日本等地举办展览,向世界展示福州漆器;通过涉侨机构,向参加“寻根之旅”的华裔青少年,以及海外乡亲宣传福州漆艺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闽都文化;与抖音、视频号上的工艺品直播销售大V合作,向世界推广福州漆艺。
日本归侨陈杰:弘扬寿山石文化的雕刻协会掌门人
陈杰(中排左二)观看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创作。
“希望能够为弘扬寿山石文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向世界展示寿山石雕巧夺天工的技艺。”正在外地出差的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会长陈杰说到前几日举办的2024年“工匠杯”福建省寿山石、玉石雕职业技能竞赛时,仍难掩激动。
陈杰1970年出生于福清高山镇玉楼村,1991年到福州市区从事寿山石原石交易,后于1999年到日本发展。
根深蒂固的寿山石情结,让赚到第一桶金的陈杰于2007年回到福州经营寿山石雕,并担任福建寿山石福清联谊会秘书长一职;2015年当选为福建寿山石福清联谊会会长。
2018年,陈杰牵头推动福建寿山石福清联谊会与省一级社团组织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深度整合,将福建寿山石福清联谊会并入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并接任福建省雕刻艺术文化协会法人兼会长。
此后,陈杰开始了一系列弘扬推广寿山石文化的动作:2021年联手中国寿山石馆等举办“福韵清心·福清雕刻收藏展”,2022年在福清侨乡博物馆举办“玉融匠心——2022年迎新春玉石·寿山石雕作品展”,2023年联手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福建省财贸轻纺烟草医药工会工作委员会等举办2023年福建省“工匠杯”(寿山石、玛瑙玉石)职业技能竞赛……
目前,陈杰在思考经营模式如何与时代接轨,比如拓展线上平台、开发寿山石雕衍生品等,同时策划到世界各地巡展,进一步弘扬、推广寿山石文化。
除了上述三位归侨,目前福州还有新加坡归侨林正佳创办了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榕籍爱国侨领曹燕灵和丈夫陈文源创办了大观美术馆(详见本报昨日8版报道)等。
这些馆、堂都已成为推动福州文化艺术发展的新地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新名片。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榕籍海外乡亲,以“侨”为桥,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让闽都文化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记者 刘磊 马丽清/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