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永德会馆:见证侨领李俊承的爱国赤子心

2024-11-26 17:4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勇

永德会馆。唐宜 摄

沿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下杭路信步前行,与张真君祖殿隔河相望,有一座气势恢宏、中西合璧的清水砖会馆建筑,在寸土寸金、商帮会馆云集的双杭地界显得尤为亮眼。穿过横跨两岸的永德桥,一片豁然开朗的广场映入眼帘,广场另一边,便是这壮丽堂皇的永德会馆。

闽省名瓷走向世界的窗口

永德会馆位于上下杭硋埕里20号(民国时期为硋埕里39号)。“硋埕”因当年德化人在此经营瓷器得名(“硋”即福州方言“瓷”,“硋埕”即瓷器专卖市场)。“永”“德”之名系永春、德化两县各取一字而得,两县自古以来渊源深厚,文缘商缘相通,陶瓷是两县的特产。此会馆正是清朝雍正年间,由在福州活动的两地商帮共同集资建立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开埠,与上下杭邻江而望的仓前山一带,洋行林立,不少外国商人直接到硋埕里采购德化瓷器。

永德会馆为中西建筑形式相融的福州近代传统建筑典型。由清水砖砌就的外墙平整古朴,正中间大门上有一大理石刻镏金牌匾,上书“永德会馆”四个大字,门上还设有雨遮外挑,以罗马式石柱支撑,风格独特。正门的左右面墙各有两个镂花圆窗,两侧的门上嵌镌“人杰”“地灵”门楣。建筑东西宽36米,内有9柱8间排,其中正厅两侧厢房,东厢1间、西厢4间。会馆一、二层以西式元素为主,第三层则是1931年重建时,将原有的清代会馆中的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第二层之上而成,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歇山顶,飞檐翘角,秀丽古朴,凸显该会馆中西融合的涉侨建筑特点。

拾级进入永德会馆,只见一楼正厅后墙嵌有一方石碑,其题名为《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碑上写道:“……其仁而喜施盖天性也。迄今邑人言赈者必首稽翁,翁之义行大矣哉。我永德会馆奉翁像也,以翁生平之行义是以宣表我邑。而其哲嗣俊承先生之有功于本馆,尤非寻常可比……”500余字的阴刻楷体手书紧密有序地排列着,赞颂李立斋、李俊承父子赴南洋艰苦创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参与重建永德会馆的事迹,这是上下杭古厝中唯一的纪传石碑,也是福州古厝中唯一为华侨立传的石碑。

叱咤商海 

结缘南台的爱国侨商

李俊承,福建省永春县人,新加坡华侨,1888年生于永春县五里街仰贤村侨商之家,7岁开蒙,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7岁时,李俊承随返乡省亲的父亲前往马来亚芙蓉(今马来西亚森美兰州首府芙蓉),参与经营家族企业。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办事认真、讲究诚信,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不俗的市场判断力与拓展力,很快就独当一面。

父亲去世后,李俊承接掌家族企业。他锐意进取,先后创办永兴公司、太兴有限公司、太安实业有限公司;收购泰丰饼干厂,添置自动化设备,生产的饼干口感佳,极受市场欢迎;抓住时机在森美兰垦荒数千亩,打造橡胶园。家族事业蒸蒸日上,李俊承的能力得到认可,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1931年,时值世界经济危机,李俊承临危出任和丰银行总理。他与闽籍华侨巨商协议将和丰、华侨、华商三家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自1933年起,出任华侨银行董事长、董事主席,直至去世。

由永德会馆内石碑铭文可知,李氏父子往来福州赴南洋经商均搭乘商船,由福州港进出,并寓居永德会馆。其间以诗会友,结识福州有识之士林之夏等,提倡并践行凝聚同仁、报效社会,此地遂成为南台旧时一处风云际会、积极向上之所。

心怀家国

宁死不屈的抗日志士

李俊承身在海外,但心怀桑梓。他热心祖国家乡公益事业,曾出资修葺永春通仙桥、独力承担新编《永春县志》全部印刷经费、捐资在森美兰州创办中华中学、助建德化云龙桥……1937年,李俊承与5位新加坡华侨一起,出资买下孙中山辛亥革命指挥部——新加坡晚晴园,经过修复后,重新向公众开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开始在中国蔓延。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遭日军陆海空三面进攻,十九路军浴血奋战,军民死伤无数。李俊承立刻在新加坡发起创立筹赈机构、支援祖国抗战的号召。同年2月初,新加坡华侨救济上海伤兵难民筹赈委员会成立,李俊承出任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俊承主动联系在新加坡、马来亚的侨领,邀请陈嘉庚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0月中旬,新加坡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并推举陈嘉庚任主席,李俊承为副主席。他慷慨捐款支持祖国抗日,曾一次就出资10万元购买爱国公债,也曾向永春老家寄回资金,奖励一批参军入伍的年轻人的家属。

在陈嘉庚、李俊承等的带领下,马来亚很快成立州一级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207个,新加坡先后成立200多个华侨抗日组织。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李俊承任执委和第二届常委,在筹赈和抵御侵略者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侵,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战火烧到了李俊承的居住地,他来不及撤离,被日军逮捕入狱。

在狱中,李俊承受尽折磨,这位爱国侨商侨领坚守血脉中的民族底线,誓死不屈,绝不向日寇低头。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侵略者不得不释放了病重的李俊承。

李俊承获释后,依旧没有停下脚步。他不畏风险,拖着病痛的身躯四处奔走,发动佛教人士施粥施药,收容难民,赈济70岁以上的老人,展现了一位爱国侨领的道义担当和铮铮铁骨。

1966年春,李俊承于新加坡病逝。他生前爱好作诗,有《觉园诗集》《觉园诗存》《佛国游记》等著作存世。而他与父亲艰苦创业、热心公益的侨史佳话,也永久镌刻在了永德会馆的石碑上。

老会馆焕发新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永德会馆曾租给台江区草席厂作为厂房,故会馆前的那座桥,长期以来都被台江居民们亲切地称为“草席厂桥”。(唐宜 黄寅)

几经岁月变迁,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启动。2019年7月,永德会馆被列入台江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会馆经过一轮提升修复,于2020年12月15日正式开馆。同时,经过永春、德化及福州三地的共同努力,福州市政府已将永德会馆交回永春、德化在榕商会管理。

如今的永德会馆,成为向公众展示永春、德化两地特色历史文化、农特产品、非遗技艺的重要平台,也是在榕两地乡亲敦睦乡情、守望互助的平台。新时代的永德会馆,见证着闽侨百年的爱国赤子心,必将成为世代承载传递侨史底蕴、海丝文化和华侨精神的不朽见证。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