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中外头条 > 正文

破浪,向着极南之地——“雪龙2”号穿越“咆哮”西风带二三事

2024-11-25 18: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勇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24日电 记者手记:破浪,向着极南之地——“雪龙2”号穿越“咆哮”西风带二三事

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天色灰蒙,时有落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波涛之上。

白天,从驾驶台左右两侧的玻璃望出去,远处海平面升起又落下;甲板上的积水一来一回规律晃动,显示船体摇晃角度的倾斜仪指针左右摇摆。

夜里,涌浪翻腾,驾驶员双腿半蹲降低重心,紧握把手操纵仪器。队员们走在路上像跳舞,进两步偶尔退三步;躺在床上如烙饼,时不时翻来滚去……

场面之所以如此富有动感和节奏,是因为“雪龙2”号前几日正在经历此行一大严峻挑战——穿越“咆哮”西风带。

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9日开始穿越“咆哮”西风带。这是“雪龙2”号即将穿越“咆哮”西风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栋彬 摄)

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是“雪龙兄弟”奔赴南极的必经之路。受频繁的气旋活动影响,这里终年盛行6至7级的西向风和4至5米高的涌浪,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所以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打个比方,一个接一个的气旋就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快车,威力大,速度快,卷着风浪自西向东呼啸而过。想安全“过马路”,就必须瞅准时机,制定合理路线,尽量在风浪较小的“车辆间隙”快速穿过。

加速冲、减速等、转航向,“过马路”的每个操作都离不开灵敏的操作系统和稳定的电力供应。西风带海况恶劣,万一停电,船不走了咋办?

为应对这种极端情况,轮机部一方面早早展开了全船失电演习,所有成员各司其职,模拟停电情况下的检修流程,排查故障所在,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另一方面加强日常安全巡视,检查主推进装置吊舱、排查4台主发电柴油机隐患、清洗燃油系统和滑油系统的滤器,确保船舶正常运行。

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9日开始穿越“咆哮”西风带。这是“雪龙2”号直升机机组成员毕凌峰在拧紧直升机固定件。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要在“气旋快车”间“闪转腾挪”,得先知道它们大概怎么开,开多快。气象预报资料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好几次深夜,随船气象员、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徐晓武和刘素芳还守在驾驶室。

早在几天前,他们俩就已忙碌起来,接收最新数据、正点观测气象、研判天气形势、与后方保障团队沟通,根据预报信息中显示的几个气旋大致的行进路线和风浪强度,提出相应的航线建议。

“早期只能靠气象传真机接收粗略资料、手绘天气图,精细化程度不高。”徐晓武说,现在自主研发的船载气象导航软件已经能实现风浪动态推演、定点精细预报,时效有7至10天左右。

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9日开始穿越“咆哮”西风带。这是“雪龙2”号随船气象保障员刘素芳(左)在研判天气情况,规划航行路线。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综合考虑风速风向、涌浪大小等多种因素,考察队制定了最优穿越策略。“整体来看,这次穿越相对平稳。”“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说,科考船在前一个气旋影响减弱后和下一个气旋影响到来前加速通过,最大程度避免了颠簸。

“船身晃动的幅度比预想要小,晕船的人不多,大家胃口都挺好。”“雪龙2”号厨师长秦冬雷说,有一天,吃饭的队伍都排到食堂外面了。

纬度渐高,海况趋稳,天也放晴了。“驾驶台左舷发现冰山!”在南纬58度16分附近,队员们用肉眼看到了从南极漂流而来的第一座冰山,之后是第二座、第三座……

这些雪白冰山,就像一份见面礼,仿佛那块冰封雪裹的神奇大陆,正向通过“咆哮”西风带考验的勇士们招手——南极,已经不远了。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