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是陈嘉庚先生在长期报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集美大学从嘉庚精神中不断汲取丰富营养,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扎实推动集美大学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集大新篇章。
增强政治自觉,深刻理解与把握嘉庚精神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创业、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嘉庚精神。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嘉庚精神,集美大学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嘉庚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自觉将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深刻体会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现实意义,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坚持立德树人,在“大思政课”引领下传承与弘扬嘉庚精神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高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嘉庚精神是厦门的城市名片,更是精神的源泉。集美大学发挥好独特优势,用好用足资源“富矿”,不断探索嘉庚资源的“活化”。
近年来,学校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牢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把嘉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大思政课”为引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嘉庚精神载体平台,将嘉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探索形成具有嘉庚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
通过开设《陈嘉庚精神》《陈嘉庚精神导论》等嘉庚精神精品课程,建设陈嘉庚研究院、华侨华人资料中心等平台,举办“陈嘉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组建“嘉庚精神与时代同行”宣讲队,举办“陈嘉庚与集美大学”展览等系列活动,以音乐、动漫、视频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优质的作品讲好嘉庚故事、传递主流思想,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嘉庚精神,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组织“嘉庚路·诚毅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带领青年大学生“重走嘉庚路”,深刻感悟新时代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广大师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自觉把个人梦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被广泛激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强化。
彰显“工海”特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运用与践行嘉庚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如陈嘉庚先生所言:“何谓根本?科学是也。今日之世界,科学强盛之世界也。科学之发源,乃在专门大学。”
陈嘉庚先生在兴学兴教、发展教育、推动科技进步,爱护人才、发现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朽的榜样,给我们留下重要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工海”特色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工海”学科特色,在原来航海、轮机、水产等学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海洋装备与机械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和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学校涉海学院达到8个,形成“工科突显海洋特性,海洋学科与工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队伍建设方面,人才是“工海”特色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集美大学引进了包括赵振业院士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700多人,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从32.5%提高到59.7%,注重团队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在厚实的人才基础上,科研创新水平得到大幅飞跃,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增长了3倍,获得省级科技奖、教学奖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数量从2018年的231项增长到2023年的1762项,增长近8倍,位列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43名。
在社会服务方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为了适应福建省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组建海洋装备研究院、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极地与海洋研究院、体育产业研究院以及未来技术研究院等,为国家和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集美大学将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集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贺信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嘉庚精神作为浸润校园品格、厚植文化根脉、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集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