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美国“鼓岭人家”穆言灵喜偿心愿“回福州”

2023-06-29 08:32 卢金福 林先昌 李贤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悠扬

16-1.jpeg

穆言灵重访鼓岭。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16-2.jpeg

穆言灵接受记者采访。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6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林先昌 李贤斌)“心情很愉快,高兴。”时隔三年多再次回到福州,踏上鼓岭,美国的“鼓岭人家”——当年飞虎队中尉穆霭仁后人穆言灵内心充满了欣喜。去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东南网记者越洋连线采访了穆言灵,推出了《美国“鼓岭人家”点赞中国新时代》融媒体报道。她当时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能早点“回福州”,大家能重新相聚鼓岭,这次终于实现了心愿。

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曾任美国飞虎队中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战,后来在福建协和大学教书。1948年,穆霭仁儿子穆彼得出生在福州,还在襁褓中就躺在挑夫的篮子里,到鼓岭度夏。2005年,穆霭仁在美国逝世,按照他的遗嘱,2015年穆言灵和彼得带着他的一半骨灰撒闽江上,穆言灵也第一次登上了公婆曾经生活过的鼓岭,并为这里的故事所感动。

“每一次回福州都感觉变化很大,鼓岭的老建筑被保护了下来,变得更加美丽。”这次回福州,穆言灵重访了鼓岭,参观福州多个地方。穆言灵曾在南京、北京、重庆和上海等地工作生活,她时常和美国的亲友分享中国的发展故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来过中国无法感受这里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人们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服。”穆言灵说。

这7年来,穆言灵把精力都放在鼓岭文化研究,她寻访了许多曾经生活在鼓岭的外国人的后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不断还原当年的历史。2019年,鼓岭管委会将富家别墅交予穆言灵,将其活化为“鼓岭山居生活博物馆”。

这一次回到福州,穆言灵带来了三大箱老物件,里面装着钢笔、一袋弹珠、泛黄的圣经、黑色女士毡帽、铁水壶、手动压缩鼓风机、铁皮雪茄盒等,将被陈列在鼓岭山居生活博物馆(富家别墅)。

“祖辈生活过、留下痕迹的地方就是家,我们这次是送老物件回家。”穆言灵说,这些老物件的年代可追溯到1890年~1940年,它们是当时西方人日常起居的生活用品,但最宝贵的不是物件,而是物件背后的人以及发生的故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百年前鼓岭外国人的生活起居。穆言灵带来的一件蒂凡尼古董青花瓷碗釉面上印有中国的塔寺、松树和芭蕉等中国元素,在她看来证明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穆言灵看来,鼓岭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当时聚居了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他们建立运营学校、医院,培训中国学生学习医生、护士、药剂师、农业专家等职业技能。虽然也有些人只是到鼓岭休息和放松,但更多人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带到了这座山岭之上。

“每一个鼓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们是都有不同之处,但我们可以建立友谊,而且这种友谊可以代代相传。”穆言灵说道,对鼓岭的研究对她影响很深,现在,她每天早上醒来都会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她找到答案,并为之而努力。

在长期的鼓岭文化研究过程中,穆言灵对“鼓岭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她认为在和平、友谊和爱的基础上再加上“理解”和“尊重”。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两种不同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友谊和爱”。

“我相信,未来是由现在每一天发生的小事组成的,只要秉承鼓岭理解、尊重、和平、友谊和爱的精神,从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做起就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穆言灵说,未来她计划和中国的朋友合作写一本书,让鼓岭故事是一代代传下去。

batch_18-3.jpg

穆蔼仁家族后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穆言灵主持“鼓岭新话”分论坛

batch_18-4.jpg

《啊,鼓岭》作者刘中汉重温鼓岭故事

batch_18-1.jpg

加德纳家族后人李·加德纳讲述鼓岭故事

batch_18-2.jpg

柯志仁家族后人毕乐华讲述鼓岭故事

batch_18-5.jpg

蒲天寿家族后人蒲光珠讲述鼓岭故事

东南网海外部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