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闽人智慧 | 错彩镂金的厦门漆线雕

2022-10-19 10:45 钟禾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郑悠扬

漆线雕作品“神武大元帅” 陈伟凯 摄

盘线 陈伟凯 摄

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左)言传身教。陈伟凯 摄

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一件富有厦门特色的漆艺作品——“神武大元帅”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获得高度赞赏。

“神武大元帅”光华夺目、精美异常,鳞甲片片分明,金线丝丝入扣,从外表看像是一件缩小版的中国古代将帅盔甲,金属感十足,其背后所蕴藏的工艺,就是被学界称为“艺苑奇葩,中国一绝”的漆线雕技艺。

雕琢春秋 惊艳时光

漆线雕技艺是从古代佛像表面装饰手法中逐渐演化,并最终独立发展出来的一种工艺类型。唐代时的泉州,塑像艺术兴盛,出现了用漆线“妆佛”的工艺;后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工匠们采用堆漆和沥粉雕手法来装饰神像;到明末清初,漆线雕工艺逐渐形成,并得到较大的发展。

厦门漆线雕起源于同安马巷镇“西竺轩”作坊,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晚期,漆线雕的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法更为纯熟,粗细线条的运用更加灵活,漆线立体堆叠的手法逐渐成熟,并通过贴金、配彩,达到了“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艺术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人的创作、交流得到鼓励和扶持,传统的漆线雕工艺重获新生,蔡氏家族的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就是其代表。

蔡文沛首次把“漆线妆佛”工艺用于英雄人物、民间故事等题材的创作,以做工精妙广受好评,作品畅销东南亚,为漆线雕工艺开展海外文化交流、开拓国外工艺品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也正是父亲蔡文沛的言传身教,让蔡水况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成为蔡家第十二代传人中唯一一个掌握了漆线雕全套工艺的人。

20世纪70年代初,蔡水况进一步拓展了漆线雕技艺载体,大胆尝试在蛋壳上雕龙,并将作品带去参加广交会,意外收获大批订单。蔡水况回忆道,当时厦门蛋糕厂房打蛋剩下的蛋壳不够用,他们还去周边城市采购。

1973年的广交会上,有媒体和客商询问蔡水况这项工艺的名称,蔡水况辗转反侧好几个晚上,终于想出“漆线雕”三个字。他解释道,这门工艺首先是以漆线为表现手法的,图案绘在物体上又像雕刻一样立体,所以采用了“雕”字。

“漆线雕”三个字见报后,沿用至今。这门传统技艺也由此从一个单纯的民间工艺技巧脱胎为一种全新的独立工艺类型。

1986年到1997年间,蔡水况的“闹天宫”等14件取材自中国古典名著的脱胎漆线雕作品诞生,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几乎综合了漆线雕艺术的全部技艺,坯体运用脱胎漆器技法,这在漆线雕领域属于首创,为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漆线雕也逐步从濒危的手工技艺蜕变为世人瞩目的国礼,成了家喻户晓的闽南地方文化代表。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传统的漆线雕是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手工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它的制作包括打稿、舂泥、搓线、盘线、安金油、贴金、洗金等工序,创作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打稿,即工艺大师经过精心设计,将底稿图案按比例绘画于器皿上,构型、图案、颜色、意境等要素在此构思定型,这往往是一件作品成败的关键。

舂泥,是按照非常精细的比例,将天然的大漆跟桐油调和的原材料和入粉料搅拌、舂打。一件不满一尺作品用料,都需要捶打几个小时,过程十分辛苦。

搓线,是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这个工序十分考验工艺师的手艺,最细的线条如同发丝。

盘线,是漆线雕的核心工艺,极似手工版的3D打印技术。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堆叠,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等精美的立体图案。盘漆线的过程相当精细,层层叠叠程序丝毫不能错乱,并且过程十分漫长,需要工艺师有超高的技艺、超凡的耐心。

经过刷安金油、贴金、洗金、晾干、工艺大师打磨后,一件光彩夺目的作品才正式成型。

传承创新 再攀高峰

在执着于艺术创新的同时,蔡水况也把大量精力放在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上。蔡水况认为,“我的身份是个传人,做好传承是我的职业,这远远比赚钱来得重要”。

2008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蔡水况推动开设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和传习所广传技艺,同时大力推动漆线雕技艺进入大中小学课堂。

如今,厦门漆线雕呈现人才辈出、梯次完善的欣欣向荣景象,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就有蔡士东(蔡水况长子)、庄南燕、王志强、蔡彩羡(蔡水况侄女)、蔡超荣(蔡水况侄子)等,一批“90后”工艺师也相继成长起来。

如何让漆线雕这门“老传统”不成为被时代淘汰的“老掉牙”?厦门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蔡超荣认为,“需要通过材料的运用、造型的塑造、结构的设计,使得漆线雕技艺更加迎合新文化、新时代、现代人的口味”。蔡超荣灵活运用古老技艺融入现代元素,在作品的选题上大胆突破传统,尝试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题材;在造型设计上,借鉴现代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理念,创作出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瞻前顾后”便是蔡超荣的创新之作,它采用漆线雕的甲花编织技艺,粗细线结合,创作出青蛙、蛇等一系列灵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而他的另一件作品“虎踞龙盘”,融入“龙虎”与“武将”的传统中国元素,更在头盔铠甲的装饰上运用了最具蔡氏代表性的“战袍甲花”,极具线条艺术之美。

2015年,“虎踞龙盘”一举摘获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这些充满探索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表现出传统漆线雕技艺发展的无限活力,也彰显着传承人勇攀工艺美学高峰的决心,是漆线雕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从用途单一的塑像装饰手法到非遗技艺,再到世人瞩目的艺术瑰宝,其间无不展现工匠们的传承和坚守、匠心与智慧,在一代代传人努力下,漆线雕艺术必将历经岁月而愈焕光彩。

东南网海外部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