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闽人智慧丨龙门一半在闽川

2022-09-02 15:50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 责任编辑:郑悠扬

9月1日开学日,我们就来说说福建人的学霸养成故事。

古有谚语:龙门一半在闽川。就是用来形容福建学霸之多的。

毫不夸张地说,福建茶叶在全国多有名,古代福建学霸的名号就有多响亮。

唐神龙二年(706年),宁德福安人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成为“开闽第一进士”。

自他起,福建人在科举时代,成了“屠榜”级的存在。

宋代时,福建省进士6713名,位居全国第一。

明代时,福建省进士2116名,每百万人口的平均进士数位列全国第一。

清代时,福建省进士1399名,每百万人口的平均进士数列全国第一。

不仅学霸多,含金量也极高。宋代举行过118次科考,在有籍贯的113位状元中,福建籍就占了19位。

绍兴八年,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屠榜实证!

状元

黄公度 兴化军莆田县人

榜眼

陈俊卿 兴化军莆田县人

探花

陈修 福州闽县人

学霸们的科考佳话,也一直流传至今,被人们深深铭记。

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1172),当时的福州府永福(今永泰)县作为一个偏远小镇,短短七年内出了三个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

福州府闽县开化里林浦乡,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自林元美始,林氏家人屡登科甲,出现七科八人中进士的科举盛事。

福州城内三坊七巷文儒坊的陈氏家族六子科甲,成为清代福建科考史上的一个奇迹。

陈承裘的六个儿子全部登科及第: 

长子陈宝琛为同治七年进士

次子陈宝缙、陈宝璐皆为光绪十六年进士

四子陈宝琦光绪元年举人

六子陈宝瑄光绪十九年举人

七子陈宝璜光绪二十年举人

长子陈宝琛更作为末代帝师为世人熟知。

福建人太会读书的事,直接震惊了官方。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注意到福建人包揽了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惊 呆了,拉住他们就问:你们福建人咋这么会读书啊?

好一个“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这句经典之答彰显闽人智慧,响彻朝廷,遍传天下。

福建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千百年来,山海之间,人们形成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特性。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福建人自然在学业上力求精进,尊师重教、虔诚向学。

早在1000多年前,福建人就整起了义务教育。

唐代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后,以发展儒学为己任。在担任福建观察使(894年)之后,王潮在福州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作四门义学,即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义务教育”。

唐末,全国经济中心南移。五代两宋,福建成为经济中心地带,促成了福建文化的繁荣,教育获得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宋崇宁年间的三次兴学运动之后,福建所有府、州、军、县百分之百都设立了学校,这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普及程度。

不仅官学普及,福建人还特喜欢办书院,在其中传道、受业、解惑,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子。

宋代时,福建书院就达到66所,明代福建建立书院170所以上,清代福建的书院有470多所。

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备,一代代文人志士的倾心投入,推动着福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民间的重学向学好学风气十分浓郁。

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18岁时曾来过福州求学。当地读书学风之浓郁,让他惊掉下巴。

他的诗句“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描绘的是这样一幅全城读书的盛况——

在路上碰到十个客人就有九个是读书人,而且多半是同学或弟兄;夜晚站在街头上一张望,巷南巷北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宋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状元的福建人叶祖洽也记载:“有不谈诗书者,舆台笑之。”意思就是,要是不爱读书学习,连地位低下的人都会耻笑你的!

别骂了别骂了,我这就去学习。

文教兴盛,向学之风浓郁,福建人就差把尊师重教刻在脑门上。所以开学时,那叫一个仪式感满满。

以私塾为例,开学第一天,塾师会率领学童向先师行礼,然后按年龄大小依次向塾师行礼,拜见师母,随后同学们之间要互相作揖。

家长们还会为学童们准备——

讲究这么多,孟母看了都想给个一键三连。

古代福建学子们的文房装备,也炫酷到让广大天下读书人艳羡。

——以最重要的图书为例。

福建学子书包里的建本书, 在宋时,可是泉州港用以与新罗(今朝鲜)交换人参、布匹的主要商品之一。 

果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南宋时福建建阳麻沙,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被誉为“图书之府”。 刊印的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

——读书写字最重要的用具是纸张。

福建的玉扣纸十分出名。 曾得到过这样的评价: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明 朝宋应星 《天工开物》)意思是说 :造纸这事啊,胡建人是最OK的啦!

宋应星夸的是福建玉扣纸,宁化、长汀均盛产玉扣纸。光看纸的名称,就知道不是一般纸品能叫的。能称得上“玉”,纸张自然是极为洁白光润、光滑柔韧的。

——见过价值连城的毛笔吗?

福建安溪就有。自明朝嘉靖年间始,安溪蓝田就是有名的“毛笔之乡”。

白色的优质山羊毛,最是柔软匀称、锋颖细长,呈现出透明的玉白色,而毛之上品要数黄鼠狼尾尖上的毛,独特的柔韧与弹性在书画方面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行云流水,使得单用这种毛料做出的“狼毫”价值连城。

——福建的石砚,也是有名人背书带过货的。

大文豪苏东坡对福建建州砚评价很 高,曾 说“作砚至美……然至益墨”。

将乐龙池砚,发墨细腻不伤笔毫,是珍贵的文房瑰宝。成语“程门立雪”的男主角、著名理学家杨时,最爱用的就是家乡这一名砚了。

——福建学子最幸福的是,他们还能用到贡品级的文房第五宝——漳州八宝印泥。

八宝印泥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高档品是皇家贡品。色泽朱红,鲜艳夺目,阴雨不霉,印迹清晰,永不褪色,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

文教兴盛,学霸辈出,福建也因此涌现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文学、历史、科学、艺术、书法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开学日,先辈们向学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也督促和鼓励着我们,一定要将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作为提高本领的途径,“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祝广大学子们学业有成,学习快乐!

参考材料:

《福建教育史》 刘海峰 庄明水 福建教育出版社

《闽都教育史》 薛菁 翁伟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明代福建府、州、县学研究》 许莹莹 

《福建古代书院藏书研究》 陈明利

《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 刘锡涛

制图:陈静

责任编辑:郭金铭

审核:雷光美、方婷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

东南网海外部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