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岁月里,集美大学背后承载着一位教育巨匠的深邃思考,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爱国侨领——陈嘉庚。
破浪前行掀巨澜,千帆竞发映苍茫。俯瞰厦门这片热土,陈嘉庚百年前播撒下兴学重教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琅琅书声,累累硕果,集美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培育、科研发展等方面深耕细作,书写辉煌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集美大学秉承着“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在“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进,为全力推动“工海”特色一流大学建设昂扬奋进、凝聚力量。在陈嘉庚所绘就的鸿篇巨制中,集美大学酣畅挥毫,永续书写着育人育才新篇章。
学科航向星辰大海
专业建设气势如虹
兴办教育,陈嘉庚首先考虑的是国家与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年,他看到中国海岸线长,但水产、航海落后,航海权均被洋人掌握,“其耻辱为如何?故今后我国欲振兴航海,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必须“积极培育青年,培成航海人才”。为此,他在1920年创办了集美学校水产科,1925年又增设航海科,培养渔业航海人才。
继承陈嘉庚先生兴学理念,集美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工海”特色,增加了12个急需新专业。在原有航海、轮机、水产学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使涉海学院达到10个。
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干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的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1/3的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示范点,2/3的专业达到软科B+以上的水平。
师资建设日新月异
师生员工志气高昂
“独是师资一项,最为无上第一要切。因教育之母,将来概由此产生。”陈嘉庚认为,要普及教育,办好学校,教师的来源和素质尤为重要。要“严选良师”,“学校能否办出成绩,第一当问教师如何”。
近年来,集美大学广纳天下之贤才,延揽天下之英才,通过出台、落实一系列人才政策,人才引进效应初步凸显——
2019年,学校采取正式入编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简化人才引进程序和职称聘任程序,为人才引进大开“绿灯”。同时,大幅度提升高层次引进人才的待遇,采取破格聘任、契约管理、年薪协议工资等方式,向全球招聘人才、公开招聘院长,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0多人。
在强化师资力量的同时,集美大学亦不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嘉庚精神,出台《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格局,学校主要领导定期与师生座谈听取意见,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全校师生通报……师生员工昂扬向上,以饱满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工作中。
科研成果稳健落地
汇聚资源创新发展
“今天之世界,乃科学强盛之世界”“科学建设为建国首要之图”。陈嘉庚认为,“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之大学”“有了专门大学之设立,即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挚业。”
在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高校责无旁贷。集美大学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吹响科技强国号角。百年校庆之后,学校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出台新的科研政策,以项目为纽带,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科研团队。
学校与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建设科研平台、联合攻关核心技术、联合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参与建设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并牵头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3个国家级平台,争取校董、校友、企业共建5个教学科研平台。今年6月,集美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以来,学校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增长了3倍,科技成果转化位列全国高校前列,科技奖、教学成果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奖数同比增长了4倍,学生学科竞赛居全国高校第43位、福建省第1位,极地与海洋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4年跃升了73名,首次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前900名。
“学校百年治学耕耘,密切关注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科、专业结构的互动,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升,专业学科建设力量厚积薄发。”校党委书记沈灿煌表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教育强国贡献高校力量,是集美大学对校主陈嘉庚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党和国家的关心重视、对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最好的回报。(黄星榕 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