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繁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a
您所在的位置: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泉州德化宝美南山堂:百年侨厝见证家国情

2024-08-12 11:0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勇

百年侨厝南山堂粉墙黛瓦,布局简洁大气。

丁梁上题有“福星拱照”四个大字

正厅轩朗宽敞

木制墙堵刻着“忠”字

写有“兰馨”的枋匾

林睦殿(左)早年工作照

清早期,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不少村民前往南洋谋生。在这些奋楫扬帆的行者当中,就有林和菜、林福信父子的身影。他们建业兴家,缔造功勋,同时对家乡饱含着绿叶对根的情怀。最终,父子俩在故园兴建的南山堂,自然也成了一段历史的见证物。

施医赠药 造福大众

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古称瑶台,又称岭兜村,自古以来即是沐光之地,村子被绿水青山环绕也就罢了,放眼四周还尽是历史古迹——程田寺、祖龙宫、屈斗宫古窑址等驰名中外的名胜景点,星布其境。清中晚期,宝美一地就已商贾云集、铺号林立,大街小巷中既有打铁、剃头、日用商品、海产干货等店铺,亦有大量从事陶瓷买卖的商家。

据林氏谱牒载,林和菜,字祥清,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生于岭兜村(今宝美村)。清咸丰八年(1858年),血气方刚的林和菜应南安友人之邀,扬帆启航直下南洋,后居于新加坡。由于精通医术,林和菜便在新加坡开起医馆,经常施医赠药、造福大众,积累了良好的口碑。3年后,他移居马来亚的槟榔屿(又称槟城),开设养元药铺,继续坐堂看病。马来亚气候炎热潮湿,加之当地人不少从事繁重劳力活,对求医问诊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林和菜养元药铺的生意持续红火,最后达到家资巨富的境地。林和菜事业、生活两得意,不久娶了槟城女为妻,后育有三子:林福信、林福才、林福益。

华人华侨对祖国、家乡的情怀,是绿叶对根的情怀,那是他们的根之所系。林和菜事业有成之后,频频向清政府捐金以纾国难,被拜为乡饮宾,诰赠奉政大夫。这奉政大夫虽为散官,但彰显朝廷的恩宠,而且有了这一头衔,可以在家乡建盖等级较高的宅邸。于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林和菜从海外返乡建起一座漂亮的番仔楼,名曰“聚福堂”。他的三个儿子名字中都有一个“福”字,楼名“聚福”,自然是希望子孙和睦,福气绵延之意。可惜这聚福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幸毁于一炬,今难窥其真面目了。

投身革命 功勋卓著

林和菜长子林福信(谱名“官忠”),字言忠,号薪甫,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卒年不详。林福信自幼禀赋过人,少年时代便气度非凡、壮志凌云,加上勤奋攻读,清光绪年间成为德化邑庠生、岁贡生。《山兜林氏族谱》载:“公出身书香门第,自少年抱负不凡,胸怀大志,乐善好施,乃清朝岁贡生。”不过,晚清时期,内外交困,民生凋敝,“农不安田,贾不安市”,眼见无处施展胸中抱负,林福信毅然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去南洋闯出一方天地。

林福信具体于哪一年下南洋,未见记载,按文献推测应该就在清光绪年间。他乘船抵达马来亚槟城,开始新的创业谋生。在站稳脚跟后,林福信兴办起“养元酱园”罐头厂,经过多年的潜心经营,生意日益火爆。由于他为人慷慨,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心系祖国且具有爱国情操,故而在槟城人气很高,被推为爱国侨领。就在这段时间,另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开始影响槟城,并在华人华侨当中引起巨大反响,此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先生与黄兴、宋教仁等创立中国同盟会,高举推翻清王朝的旗帜,扩大革命力量。孙中山不仅在国内燃起革命的火种,也在海外四处奔走,呼号华人华侨团结一心,支援国内民主革命事业。1905年至1911年间,孙中山先生曾多次到马来亚进行革命活动,有“九次革命,五过槟城”一说。他在马来亚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筹集经费、策划武装起义。他领导的旨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运动,获得了马来亚华人华侨的热烈响应。1908年12月,孙中山亲手创办了槟城阅书报社,用以启迪民智、宣传革命,这成为他在南洋推动革命的“臂膀”。1910年,孙中山将同盟会南洋总机关部迁至马来亚槟城,马来亚由此成为孙中山先生的“海外革命策源地”。

目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举,林福信等爱国华侨深受鼓舞,林福信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并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为了支持国内民主革命运动,林福信带头在槟城等地的华人圈中发动募捐,筹措大量资金以及食物、药品等,为辛亥革命作出卓越贡献。据《山兜林氏族谱》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林福信还被授予“开国元勋”勋章。

百年侨厝 风采依旧

“留福与子孙,不必尽黄金白镪;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年过八旬的林睦殿是林福信的三世裔孙,在他的记忆里,宝美南山堂大房门口曾贴的这副楹联,正是林福信传予后人的家训格言。

南山堂坐落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岭兜,这栋百年华侨古厝是1916年爱国侨领林福信返乡所建。南山堂为木石结构,两面屋坡,硬山顶,左右侧面垒砌山墙,粉墙黛瓦,整体布局简洁大气。古厝近年略施修缮,古厝前有宽敞石埕,大门厅显得十分朴素,仅作双凹寿处理,几乎没有任何雕饰,门楣上不置匾额,甚至门柱上也没有楹联,不难看出肇建之人的低调与内敛。南山堂为两进五间张,两边回廊有台阶通往正厅。鹅卵石与水泥混砌而成的厅基颇高,这也使得正厅轩朗宽敞。厅内左右木制墙堵上刻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字高一米,宽近三尺,字体端庄雄厚,笔法刚劲有力。正厅的屋顶是前五后七的橼架,硕大丁梁上题写“福星拱照”四个大字,梁身表面同样不着任何装饰,简单素底保留木色。林福信的名字中有一个“福”字,“福星拱照”自然带有祥瑞之意,也是对厝主的一种祝福。边廊庑上方有两对木刻垂花,呈莲花状,雕工精美细腻,与之相对应的是左边刻有“桂馥”、右边刻有“兰馨”的枋匾。正厅左手的大房门楣上刻有“永膺多福”“长发其祥”,字迹依稀可辨。

据介绍,林福信为这座大厝取名南山堂,源自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南山”二字曾寄托过无数中国人的梦想。从林福信的经历来看,生逢乱世,唯以气节立身,或许这也是他通过故园建厝这件事,向世人诉说其对于天下太平的渴望吧。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在动荡时代里,隐约透着智慧与品味。

汇聚侨心 共谋发展

林福信对于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没有白费,林氏几代人在不同行业中皆有不错的成就。林孝鹏(1894—1934年)是林福信的次子,南山堂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位风雅之人。林孝鹏虽出身富贵门第,却“无意从事政治与商贾之志”。据谱牒载,他“为人至孝至忠,痴情于山水、琴棋书画”。林孝鹏与林福信一样生活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许是听懂了林福信“采菊南山”的劝告,便不再涉足当时的政坛与商界,选择置身事外,寄情山水。

林孝鹏的长子林友元(1911—1995年),少年时即沿着曾祖父、祖父的脚印三下南洋,前往马来亚槟城体验异域风情,后返乡娶妻成家。由于父母早亡,林友元在弱冠之年(即20岁左右)即挑起抚养7个弟妹的重担,生活一度十分困窘。但他奋发拼搏,艰苦创业,在德化与人合股开办通华、步华瓷业公司,出任经理。由于经营有方,事业一度颇为辉煌。林友元一生忠厚仁义、慷慨乐观,对子女严谨慈祥,“深得乡人赞颂”。

如今,居住在南山堂内的林睦殿是林友元的长子,林和菜的四世裔孙。林睦殿为“福建省十大杰出能工巧匠”、高级工程师、德化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他于1978年开始从事瓷土配方研究,其研制的“玉红瓷”曾获全国第九届发明展览会最高发明成果金杯奖;研发的“玉白瓷”荣获1992年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特别荣誉奖。作品曾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牛津大学阿斯摩林博物馆以及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收藏。

据悉,林和菜家族如今在海外有数百人之多。林和菜家族可以说是宝美村华侨历史的一个缩影,早年华侨们或迫于生计,或寻求新发展,远赴他乡。虽然在外艰难谋生,但这些海外游子不忘心系故土、回馈桑梓,最终返回家乡留下一座座充满记忆的华侨建筑,也为家乡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据德化县侨办主任赖礼贯介绍,近年来,德化县充分发挥“以侨为桥,连接世界”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海内外乡贤资源优势,更加广泛深入地汇聚侨心侨力侨智。多次邀请海外华侨组团返回德化参观考察,通过组织观看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宣传片,重点推介全县发展情况、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让考察团了解家乡德化的基本概况,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共叙乡情、共话发展,推动各类项目落地合作共赢。德化访问团赴海外参观考察时,也时刻牵挂、惦记着海外侨胞,经常与他们取得联系,和他们分享与家乡发展相关的话题。去年,第16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吸引华侨领袖、侨商代表及世界知名企业代表等参加。德化设计生产的“福”字文化创意瓷便作为大会礼品瓷,赠予与会的华侨领袖、侨商代表等人群,让德化瓷充当“民间外交使者”,与海外侨胞缔结新的缘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永葆赤诚的爱国情怀、爱乡情结。(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林雪娟 通讯员 王金镭 陈文良 文/图

推荐阅读
东南网全球站点
FJSEN Global Sites
东南网美国站
东南网澳大利亚站
东南网香港站
东南网菲律宾站
东南网阿根廷站
东南网马来西亚站
东南网日本站
东南网新西兰站
东南网英国站
关注我们
Follow U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
合作媒体
Associated Media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