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繁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a
您所在的位置:海外频道 >  丝路要闻 > 正文

全球连线 | 古诗里读中国——墨西哥诗人帕斯的东方畅想

2022-09-02 11:39 朱雨博 吴昊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亮

新华社墨西哥城9月1日电“渔夫的歌飘荡在静止的岸边,王维酬张少府,在其湖心的茅庵中,然而我却不愿在圣安赫尔或科约阿坎有个智者隐士的居所。”结束多年外交官和国外旅居生活后,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年-1998年)借用中国唐代诗人王维作品意象,写下了长诗《回归》。

帕斯曾将许多中国诗歌译成西班牙文,他在《双重火焰》一书中写道,古代诗歌是中国留给世界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

墨西哥汉学家弗洛拉·博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诗歌让帕斯靠近了中国,从读他人的中国诗歌译本,到自己上手翻译,他逐步读懂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古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

视频截图

1914年,帕斯出生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伊雷内奥·帕斯是记者与作家,其丰富的图书储备为帕斯走上文学道路打开了大门。帕斯因其文学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1951年开始,帕斯与东方文化正式相识,他作为外交官出使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国文学陪伴帕斯度过在遥远东方担任外交官的日子,同期他还翻译了大量东方文学作品。在帕斯笔下,庄子、杜甫、王维、苏轼等名家作品被译成西班牙文,飘向远隔重洋的美洲大陆读者。

1968年,帕斯因故辞去驻印度大使职务。他对唐诗《酬张少府》的作者王维当时的心境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王维一定想不到,他的故事在千年后会引发一位异国诗人的共鸣,在《回归》里,帕斯借这个典故表达在相似境况下自己的处世哲学。

视频截图

在一场关于东方文化的电视访谈中,帕斯谈及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认识,他念起自己翻译的王维五言绝句《鹿柴》,诗中幽静、空寂的境界令他着迷,更神往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禅修境界。

在选译集《翻译与消遣》中,帕斯专设“中国”一章收录了大量中国诗歌与散文。对于20世纪的拉美读者来说,探索中国诗歌因为语言差异绝非易事,未系统学习过中文的帕斯同样如此。

“帕斯是这项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当时几乎没有西语资料可供参考,他翻译时主要参照英语与法语译本。”博顿感慨,对这项事业的深入钻研与挖掘最终帮助帕斯克服了语言藩篱。

通过大量阅读,帕斯对中国诗歌的理解不断深化。仅《鹿柴》一首诗,他就在数年里翻译了三个版本。博顿说,这首诗是最能体现帕斯翻译方式的案例:从逐字翻译,到理解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境,再到以语法与选词的转变把原诗中空寂境界体现出来。

“通过三次尝试,帕斯还原了诗歌内涵,如果王维本人能看到最终的译文,他或许也会感到满意吧。”在博顿看来,帕斯作为诗人的敏锐直觉与长期积累是他翻译过程中的最大依靠。

在翻译杜甫的《春望》时,帕斯在短短八行诗句后附上了近两页评论注释,描述安史之乱下唐朝国破家亡、战乱分离的景象,让杜甫的兴衰感慨与凄苦哀思突破语言差异限制传达给拉美读者。

视频截图

1991年,帕斯作品的第一本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随后《孤独的迷宫》等一系列作品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2015年,为纪念帕斯诞辰,上海地铁车厢内飘进了他的诗句,其代表作《太阳石》等被摘录印在车厢壁和抓手上:“一棵晶莹的垂柳,一棵水灵的黑杨,一股高高的喷泉随风飘荡,一株笔直的树木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前进、后退、迂回,总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几十年文学生涯里,帕斯用诗歌与散文译作拉近了墨西哥乃至拉美与中国的距离。要是看到自己曾文学遨游过的东方国度,如今有不少读者像他热爱中国文学般品读着他的作品,帕斯应感到欣慰!(记者:朱雨博、吴昊;剪辑:王沛;编辑:韩啸、梁毅、张炼、王玉、常天童、王建生、钱泳文、王玉珏)

推荐阅读
东南网全球站点
FJSEN Global Sites
东南网美国站
东南网澳大利亚站
东南网香港站
东南网菲律宾站
东南网阿根廷站
东南网马来西亚站
东南网日本站
东南网新西兰站
东南网英国站
关注我们
Follow U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
合作媒体
Associated Media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