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破解高速发展中的“港城矛盾”
厦门:以港兴城 高质量发展正扬帆
东南网7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陈挺)盛夏,烈日炎炎,厦门港船舶往来穿梭。“今年增加集装箱班轮航线3条,达162条,其中外贸航线123条,通达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53个国家的146个港口,调度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大了。”厦门港务调度员叶宁说。
数据显示,厦门港航生产再创新高。6月份,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10万标箱(达110.97万标箱),创下厦门港单月历史最好成绩。
厦门港是我省港口群龙头。为解决港区后方用地不足、集疏运体系不畅等制约港口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厦门正着力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破解高速发展中的“港城矛盾”。同时,拓展海上新航线、陆地新腹地,提升码头服务能力,加快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突破瓶颈 优化港口功能
去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大关,达1205万标箱,超越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成为全球第十三大港口。
成绩背后,是对全球港口发展大局的冷静思考。
“前有标兵更快,荷兰鹿特丹港已超1500万标箱;后有追兵迫近,比利时安特卫普港1202万标箱,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1120万标箱;厦门港增速5.6%,位列八大集装箱干线港的第6位,总量偏小、增速靠后,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步入了发展瓶颈期。”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夏长文表示。
从世界各国港口发展实践看,港产城发展到一定阶段,既相互促进,又与岸线、土地、交通等资源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就厦门港而言,现有的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业务与城市“高颜值”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矛盾;岸线使用效率较低,港口的公路、铁路集疏运体系还不够完善,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干扰。
在此背景下,厦门港几个重点港区功能调整迫在眉睫,能力提升更是备受期待。
以规划提升来优化港口功能,并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形成较好衔接,厦门正加速推进。
其中,海沧区海沧街道后井村搬迁是海沧港区功能提升、厦门临港新城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截至6月30日,已完成整村搬迁预签约704栋,完成进度91.9%。提升后的海沧港区,将调整大宗散货码头功能,整合液化码头资源,提高泊位利用率,部分岸线调整为集装箱功能,强化以集装箱为核心的港区功能定位。”夏长文说。同时,沧江路于6月底开工,海沧南大道预计9月底开工建设,海沧港区集疏运道路建设快马加鞭。
“通过一系列功能整合提升、集疏运体系优化和智能化改造,有望快速实现14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厦门港口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处长林云光表示。
东渡港区,搬迁转移部分泊位大宗散货功能,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装箱作业区;腾退同益、海达码头和国贸码头以北的港口岸线和用地,与城市开发相衔接;以近洋航线优势服务RCEP国家,打造“丝路海运”核心港区。
推动翔安港区1~5^#集装箱泊位建设,同步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与毗邻的新机场联动,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形成翔安1~6^#泊位连片发展的集装箱作业区,年通过能力超300万标箱。
拓展腹地 纵深延揽货源
6月10日,一批装有服装鞋帽、五金配件等跨境电商产品的集装箱装上“海丰福泰”轮,发往菲律宾。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副总经理叶榕介绍,“丝路海运”是厦门港开辟的首条东南亚电商快捷航线,跨境“两港一航”,只需两天便可直达菲律宾马尼拉南港。
拓展海向航线。“港口高质量发展,重要指标是主营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厦门港口管理局港航物流处处长江龙泗说,近几年来,厦门港积极拓展菲律宾、越南胡志明市、缅甸仰光市等东南亚海向航线,成效明显。
今年5月,“厦门—青岛—胡志明”外贸航线成功首航,该航线以厦门港为核心枢纽母港,依托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充分发挥货物腹地辽阔与生产能力充足的优势,做大做强外贸业务。
拓展陆地腹地。湖北麻城是国内新兴的石材集散地,年供应几亿立方石材,厦门港新开辟“武汉—厦门”海铁联运线路,借此进一步拓展中西部货源。
江铃汽车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产品通过“丝路海运”经厦门港直接运往越南胡志明市,全程最快仅需8天。
海上、陆域,多措并举拓展港口腹地,纵深延揽货源。截至6月底,厦门港完成国际中转57.92万标箱,同比增长9.2%;集装箱吞吐量达598.84万标箱,同比增长1.44%;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2.86万标箱,同比增长83.03%。
创新服务 提升产业能级
4月22日,厦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码头三个冷危集装箱堆场迎来投用后的首批货物,为我省重点生产企业冷危货物进出口提供更安全快捷的服务。
创新港口服务能力,扶持港航企业发展,成为当前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6月1日,厦门港航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港航信易贷2.0”版本发布并上线,在融资额度、融资成本、受益覆盖面、使用场景等方面全面升级,最高授信5000万元额度,更好地为港航企业纾困解难。目前,该产品已为34家港航企业累计融资授信4.66亿元。
“我们的国际中转比例不高,和国际大港还有差距;基础设施还存在结构性不足,急需尽快打通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港口协同发展还存在制约;高端航运服务环境有待完善。”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表示。
为提高对国际中转货物的吸引力,厦门港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进一步提升效率;同时争取省级支持,争取尽快落实“福建货、厦门转;台湾货、厦门接;省外货、厦门运”的发展战略;积极争取装有台湾货物的船舶“整船换载”和以厦门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
在服务创新的同时,临港产业合作共赢、产业能级提档升级也在深入推进——
6月2日,厦门港口局、象屿集团、安徽九华船务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在船舶建造、运输经营、船舶融资、要素聚集等方面助力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
7月2日,时隔901天后,厦门邮轮母港再迎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在厦门首航。
以港兴城,赋能高质量发展,厦门新时期的港产城融合图景日渐清晰。